胶粘剂分类及热熔胶粘剂行业五大发展趋势
2022.03.27

胶粘剂又称粘合剂,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能将同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起,固化后具有足够强度的有机或无机的、天然或合成的一类物质。


2、热熔型胶粘剂

热熔型胶粘剂是一种在室温下呈固态,加热熔融成液态,在熔融状态进行涂布,借压合、冷却固化实现快速粘接的高分子胶粘剂,由聚合物基体、增粘树脂(增粘剂)、橡胶油和抗氧剂等组合配置而成,不含溶剂,100%固含量, 无毒、无味,被誉为“绿色胶粘剂”。

热熔胶粘剂具有粘接迅速、粘接范围广、可反复加热多次粘接、性能稳定、便于贮存及运输、无毒环保(不含溶剂)等优点,便于连续化、自动化高速作业,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制鞋、建筑、木材加工、汽车、电子电器、装饰、印刷装订、机械加工、医疗、涂料等领域。

3、热熔型胶粘剂行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熔胶粘剂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热熔胶粘剂的产量和销售额持续高速增长。

目前,国内热熔胶粘剂产品主要以中低档热熔胶粘剂为主,部分热熔胶粘剂产品(如通用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性能、高品质热熔胶粘剂产品的市场需求仍在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化工企业(如德国汉高、美国富乐、法国波士胶等)纷纷将相关生产装置与技术战略性地转移到中国大陆,并占据了国内高端热熔胶粘剂市场的较大份额。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热熔胶应用市场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人力成本较高、配套产业链不完整等因素,这些市场倾向于从中国进口热熔胶产品。另外,印度、中东地区、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本土的热熔胶产品生产厂家较少,但终端需求较大,一般也会直接从中国进口,中国的热熔胶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市场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国胶粘剂行业在产业结构方面提出了坚决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有害物质含量和VOC排放不达标的产品,限制溶剂型氯丁橡胶类、丁苯热性橡胶类、聚氨酯类和丙烯酸酯类等通用型胶粘剂生产装置的新建、改扩建,鼓励发展无溶剂型胶粘剂、水基型胶粘剂、新型热熔胶以及其他环保节能型胶粘剂产品的发展目标。而近十年内,热熔胶行业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参观考察、学习等也十分活跃,从而使热熔胶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渐从过去的粗放型、模仿型、低水平竞争向环保型、创新型、高质量发展迈进。

2015年-2020年,我国热熔胶粘剂的产量、销售额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持续、稳定增长,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5年-2020年我国热熔胶粘剂的产量、销售额及年增长率情况如下:

近年来,我国热熔胶粘剂行业快速发展,推动行业不断进步,自动化的生产要求、产品的更新换代、生产效率的提高、行业环保政策及标准的出台与执行等都有利于推动热熔胶粘剂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内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逐步替代进口产品;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具体呈现出以下趋势:

(1)产品性能不断提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在全球化背:景下,热熔胶行业的竞争与技术交流促进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生产技术水平,热熔胶产品性能也在持续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在部分中高端产品细分市场上,国内产品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产品性能指标不断向国际同类产品性能靠拢。我国热熔胶原先主要依赖国外品牌产品,现今国产热熔胶正以其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在各个应用领域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热熔胶产品全球化产业转移,以及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带来的进口替代,都给国内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且市场需求有持续增长的空间。

(2)产品的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以及环保法规的日趋完善,对胶粘剂及粘接过程的效率和环境污染防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基型、热熔型、无溶剂型、紫外光固化型、高固含量型及生物降解型等环境友好型热熔胶的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成为主流。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对高VOC排放物的治理,我国溶剂型胶粘剂的产量不断下降,而热熔型胶粘剂的产量飞速增长。

(3)行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热熔胶市场一直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不高。近年来,随着用户对热熔胶产品质量、性能的要求的日益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低端热熔胶产品利润趋薄,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升,极大地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些技术水平落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小型生产企业相继被淘汰。而国内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借助资本市场优势加快发展,这些企业的生产质量、研发实力可以和外资企业相媲美。国内企业凭借本土化服务和技术提升实现进口替代是未来趋势。目前已具备较强研发实力和产能规模的国内规模企业在进口替代过程中将成为受益方,打开成长天花板。行业整体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行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